非遗美食之广东石塘堆花米酒:传承数百年的独特酿造工艺
在广东韶关的仁化县,有一种独特的地方美食——石塘堆花米酒。它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悠久的历史,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。堆花米酒因其酒花在酒中泛起,宛如珍珠般成堆,故得名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,制酒的李姓家族南迁至此,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水质,选择在这里扎根,开始了米酒的酿造。
历史的长河中,石塘堆花米酒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,更是逐渐走向了更广泛的市场。清代光绪年间,石塘村已有酒庄90多间,卖酒的小店也超过30家。可见,早在那个年代,堆花米酒就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虽然经历了萧条,但在20世纪80年代,酿酒事业再次恢复生机,堆花米酒的声名也逐渐回暖。
那么,石塘堆花米酒的成功背后,有着怎样的自然条件和酿造技艺呢?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。石塘村的地下水位高,水质清凉甘甜,非常适合酿酒。而当地盛产的优质稻米和用于制作酒曲的中草药,更是为堆花米酒的独特风味奠定了基础。正如人们所说的,“好山出好水,好水出好酒”,这里的自然条件为酿酒提供了绝佳的基础。
在酿造技艺方面,堆花米酒的独特之处在于酒曲的制作。酒曲不仅仅是酿酒的助力,它的制作过程也充满了匠心。酿酒师将新鲜的中草药晒干、磨成粉末,与米粉混合,再加入适量的水,制成丸子形状,经过发酵后才可用于酿酒。这一过程使得每一滴酒中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与传统工艺的灵魂。
酿制堆花米酒的过程更是复杂而讲究。首先需将米饭蒸熟,晾至适合的温度,然后将酒曲撒在米饭上,经过多次翻转搅拌,使酒曲与米饭充分融合。接着,将混合好的米饭倒入坛中,经过长达40天的发酵,才进入蒸馏阶段。蒸酒时,酿酒师需掌握火候,确保每一滴酒的质量。最后,成品酒需在缸内封存数年,经过时间的沉淀,赋予其更加香醇的味道。
如今,石塘堆花米酒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韶关地区文化的象征。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情感,传递着历史与传统。随着非遗文化的逐渐被重视,石塘堆花米酒的保护与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。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持其独特性,成为了每一个酿酒师和当地居民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喜爱这款独特的米酒,石塘堆花米酒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